中医药文化产业和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庆阳市岐黄

中医药文化产业和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庆阳市岐黄

           庆阳市是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 岐黄中医药文化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庆阳市四大文化品牌之一, 为此, 庆阳市委、 市政府把发展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与推进健康服务业进行了深度融合, 在此, 中机院专家对庆阳市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和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 “一园三基地” (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 中药材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岐黄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 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突出一个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 打造两个品牌(全省中医药示范市品牌, 岐黄中医药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健全三个体系(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 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科研继承与创新体系), 实现四个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群众健康水平提升, 城市品位提升, 经济效益提升)。力争到 2016年底, 将该市建成全省中医药示范市, 将庆城县建成全国岐黄中医药历史文化名城; 形成以庆城县为核心、 其他县区为辐射的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 带动文化、 教育、 科研、 医疗、 保健事业协调发展。
 
2 实践与探索
 
           2.1 以建设 “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 为龙头, 带动全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3] 在庆城东塬规划占地 1000亩, 投资 5.2亿元, 全力实施好 13项重点工程。药用植物园、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岐黄中医药文化运动公园已全面建成; 计划年底完成岐黄药膳休闲养生园和巨型岐黄论医台、 中医药名人名家雕塑群以及岐黄中医药文化墙、 岐黄中医药文化子午流注图模型园、岐伯故地高山仰圣纪念园建设; 2016年完成岐黄中医药文化天地人和园、 太极阴阳馆和药王古洞园、 地产中药材加工销售园、 岐黄中医药文化五行园等建设。
 
           2.2 以打造 “中药材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为重点, 构建全市中药材产业体系 ①建设全市中药材万亩种植区。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在全市 8县区特别是各国有林场, 广泛种植甘草、 当归、 黄芪、 柴胡、 板蓝根、 大黄等 70 种特色中草药。②建设庆城中药材种植及景观苗木培育区。在庆城县建成中药材种植及景观苗木培育区, 到 2016 年培育药物景观苗木 5 万亩, 建立起以中药材种植、 籽种及苗木销售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③建设庆城中药材及中药制品加工区。在庆城县马岭等 3 乡镇利用油田闲置资产招商引资, 引进和培植 50户规模大、 实力强的中药材加工和理疗保健服务企业, 加大中药材的深度开发。④建设中药材及中药制品交易中心。利用庆城县驿马农副产品旱码头优势, 在驿马工业园区建设了中药材销售批发市场。在合水县工业园区实施了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园项目, 在环县工业园区实施了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形成中药材及中药制品销售批发集散地。
 
           2.3 以创建 “岐黄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 为重点, 大力发展岐黄养生保健业 ①大力实施岐黄中医药养生项目。以庆城县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为核心, 以 8县区岐黄文化遗址和中草药种植区为辐射, 推进陇东国家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建设。②大力研发岐黄中医药保健产品。研发制作家用拔罐器等中医养生器械、 养生保健品和养生文化产品, 推广养生保健术。③大力推行岐黄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在全市建设一批中医理疗、 保健、 养生会所, 大力开发药浴、沙疗、 泥浴等系列项目。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康复科建设, 在市中医院建成了 100张床位的康复理疗中心, 开展中药特色保健。④大力推广普及岐黄中医药药膳养生。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成立了药膳科, 研发推出 50个以上新的药膳品种, 用于配合临床治疗。
 
           2.4 以建好 “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为重点,建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圣地 ①积极开展岐黄文化考证研究。围绕医祖岐伯、 黄帝内经、 民族医药古籍等领域, 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诊疗技术, 收集整理民间古籍、 古方、 单验方和中医绝技,汇编发行《庆阳市民间单验方集》。评选全市名中医27名, 命名中医世家 17户。②全力推进中医药先进示范创建。坚持市县同创, 整体推进, 庆城县、 宁县完成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 西峰区等六个县区完成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③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市中医院完成“三级甲等” 创建, 各县级中医院完成 “二级甲等” 创建。创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 2个, 省级 20个, 市级 49个, 市级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73所, 特色村卫生所 476所。④切实强化岐黄文化宣传推介。面向全国征集中医药文物, 组织国内知名艺术家创作了岐黄文化千米长卷, 全面完成了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布展工作。
 
3 困难及问题
 
           3.1 产业基础薄弱, 资金缺口较大 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一些常规项目没有工作经费支持,影响到岐黄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3.2 联动机制不畅, 部门协作不力 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项目涉及多部门多领域, 需要政府出台综合政策, 并在发展起步阶段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但目前仍存在县区、 部门联系不紧密, 行业之间政策不兼容的问题。
 
           3.3 中医人才匮乏, 科研能力欠缺 该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高层次中医卫生人才缺乏吸引力, 中医科研人员少, 先进技术和方法引入不力, 使中医药的科研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状态。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要坚持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分工协作, 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效力, 增设编制, 充实人员,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4.2 加强政策扶持 在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补偿与激励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 对中医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土地、 财税金融、 项目等问题, 给予优惠和扶持。
 
           4.3 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 建立稳定的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 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上一篇:南通进入产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塑期

下一篇:先进装备制造为经济追赶加速 欲建全国环保产业集聚研发平台——肇庆

在线咨询 400-666-8495